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血脉、国家发展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地位作用,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宏阔视野,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战略部署,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明确要求,为书写文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强劲动力,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唱响文化自信自强的主旋律。党的二十大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新征程,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更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辨方位而正则”,明确方位才能找准方向,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自强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文艺是民族的精神血脉,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事业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事业,肩负着培根铸魂、凝心聚力、提振精神、成风化人的职责和使命。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从历史长河中看待文化文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功能,在时代大潮中把握文化文艺引领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文化文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领悟好把握好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转化为推动文艺创作、指导工作实践的强大力量。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握时代脉动,以艺术的独特方式,生动鲜活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回应时代之变、人民之呼,展现强国之志、复兴之梦,让文化的自信自强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强劲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彰显文艺工作者的担当与作为。发挥文艺展示形象、沟通世界的独特作用,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自信的涵养、更加博大的胸怀,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和文化艺术交流,生动讲述中国故事,多彩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听懂中国声音、感受中国进步、共享中国价值,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大势中唱响中国人民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自信向未来的主旋律。
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抒写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新史诗。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并明确提出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文艺作品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高扬人民性是党领导百年文艺发展道路最根本最鲜明的特征。只有为了人民、抒写人民、讴歌人民,文艺才能为人民需要、被人民喜爱。播撒希望、增强动力、提振信心是奋进新征程、铸就新辉煌的迫切需要,也是文艺的独特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站稳人民立场、饱含人民情怀,在内容选择上突出人民主体,在形式创新上把握人民需求,在价值评判上秉持人民标准,在与人民共情共鸣中激发创作灵感,用心用情用功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让人民从自身的不懈奋斗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进一步健全文艺创作扶持引导机制,突出“讴歌新时代,抒写新史诗”等重大主题创作的牵引作用,强化评论评奖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传播中的风向标意义,组织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审美创造,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感悟时代激情,在描写百姓普通生活中体现意义、表达情怀、传递温暖。进一步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常态化工作机制和文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引导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重点项目建设工地采风创作和志愿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在扎实推进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中感受文艺的力量,在奔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倾听“精神富裕”的华美乐章。
悟透践行守正创新的根本要求,开辟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党的二十大把守正创新列入大会的主题,鲜明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每个时代都需要独特的艺术表达,以反映其新面貌、新精神。对于文艺来讲,守正是根基,创新是生命。新时代新征程为文艺事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也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不断提升文艺原创力,始终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才能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和遵循文艺创作规律,加强系统性谋划、前瞻性统筹、整体性安排,不断提高创作组织和引导水平,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出精品、攀高峰创造条件和环境。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结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不断创新新时代艺术叙事体系,拓展风格流派样式,增强作品的思想穿透力和审美洞察力,大力发展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艺样态,让优秀传统文化活在新时代的艺术精品之中。进一步增强技术敏感,用数字化为文艺工作赋能增效,主动挖掘文艺领域蕴含的巨大数字化潜能,正确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媒介丰富文艺创作的内涵,提升文艺作品的感染力传播力,打造更多高品质的文艺新业态新作品,鼓励“破圈”“跨界”的正向效应,为民族赓续精神血脉、为时代创造艺术杰作、为历史留下文化经典。
发挥文艺界人民团体的显著优势,凝聚起铸就文艺新辉煌的生力军。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并对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凝聚爱国奉献的文艺工作者,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文学家、艺术家。文联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显著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肩负着凝聚人才、团结队伍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文联系统紧扣“做人的工作”,坚持把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文艺人才队伍作为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大力加强文艺人才培养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按照党中央要求和部署,2013年至2022年9月,中国文联共举办线上线下教育培训班次984个,培训22.1万人次;2016年以来,全国文联系统举办各类班次3.6万多期,累计培训367.5万人次。截至2022年6月,全国各级文联组织个人会员总数达448.8万人,广泛吸纳和有效汇聚了一大批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对标党的二十大对文艺工作、人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作为文艺界人民团体,文联必须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加大团结引导和扶持服务文艺人才的力度,创新方式手段,拓展培养覆盖,把各方面各领域文艺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文艺事业中来。文联将进一步强化文艺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和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相贯通,持续开展强力度、大规模、超常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切实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深化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正面倡导与负面惩戒相结合、柔性引导与刚性约束相结合,强化行业教育、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充分发挥文联组织在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有效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争做社会表率。着眼于提高文艺人才核心竞争力,把培养造就名家大师、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分层分级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培养和梯队建设,切实发挥名家大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文艺两新”和基层文艺人才培养扶持力度,推动各艺术领域薪火相传、新秀辈出,引导青年文艺人才守正道、走大道,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凝聚起门类齐全、覆盖广泛、梯队衔接的新时代文艺人才生力军,让当代中国文艺家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让中国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宏伟蓝图激励人心,实干笃行开启未来。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贯彻党的二十大的各项决策部署,履职尽责、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在高质量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书写文艺新篇章。